top
请输入关键字
院士专家纵论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(三)
创建时间:2021.11.05

    敦煌有四万五千平方米壁画,跨越了十个朝代,它的营造历史超过了一千年,经过多年发展,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保护流程。这套保护流程也成为当今中国文物保护方案设计的一个基本思路。第一步,首先要对文物的价值进行全面的认知和发掘,认识它的历史价值、艺术价值、科学价值。在认识这些价值的基础上,我们才可以开展文物保护的各种研究。

  文物保护要清晰地、现状地、整体地进行调查,然后要对它所在的环境、制作材料、病害机理,以及修复工艺和材料进行科学评估,还要考虑它的长期性问题。1997年敦煌研究院跟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保护莫高窟第85窟像的时候,盖蒂保护研究所和中国国家文物局签署了一个协议。当时出台了一个对行业具有非常大影响力和指导意义的文件即《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》。《准则》第五条规定:“研究应当贯穿在保护工作的全过程,所有保护程序都要以研究的成果为依据。”

  过去,敦煌壁画因为缺乏必要的分析手段,我们总认为古人是用大量的矿物质无机颜料和矿物颜料来绘制的。经过分析,发现敦煌壁画、特别是早期壁画,用了大量的有机颜料,尽管这些颜料现在已经发生了改变或变色,包括一些无机颜料也发生了变色。这些变色是在分析技术提高以后才发现的。

  过去,很多壁画在保护修复时,上面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材料。这些材料对今天开展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。我们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,进一步深化认识。每个朝代的配色、颜料的使用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,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些工艺条件和人们的审美情趣。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敦煌研究院是最早开展国际合作的。盖蒂保护研究所是联合国文物保护的咨询机构,还有日本东京画材研究所,和我们开展了近三十年的合作。

  敦煌第85窟保护时发现一种现象:在正常光线下,题记上看不到任何字,但在紫外光下就发现了里面有字。这些字的发现对解读壁画的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这一简单的光谱变化,就使我们发现了更多的信息。 敦煌有一个洞窟,在可见光下什么都看不到,在紫外光下就可以看到有很多供养人的影像。这种信息的发掘对指导后续的修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。如果我们不知道下面还有一些图像,简单进行修复,可能就会影响到下面的绘画内容。

  在正常光线下看到的那些红色、绿色、蓝色,一般都是矿物质的颜料,在紫外光下能发现很多部位都发着荧光,这种荧光的现象大多数是来自于有机染料或者有机颜料。在紫外光下的反应叠加在无机的矿物颜料上,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色效,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使用颜料的技法,也可以说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敦煌壁画的特点。到目前为止,有些颜料我们还在研究过程当中,如果总结出来的话,对中国的绘画史和中国的艺术史都是一个重要成果。

  我们进行莫高窟若干个洞窟的调查,对不同时代的壁画色彩、图案构成,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。过去只是说一幅画有什么颜料,现在每一个部位用了什么样的颜料,我们都做了一些分析。这些工作不仅有利于石窟的保护,而且支持了考古和艺术史等方面的研究,特别是一些美院,也对我们这种研究非常感兴趣。

  袁道先:教授 中国科学院院士

  石质文物在世界上有很多。金字塔的基座实际上都是石头,狮身人面像也是在岩石上开凿出来的。由于碳酸盐,基座里面有很多溶孔,溶孔已经发生了溶解。嘉峪关长城的基座也看到了溶孔,在布达拉宫、云冈、桂林等多地也看到了。

  雨水直接作用在石质文物表面,有冲刷作用。另外像英国工业革命的时候,大气污染形成的酸雨中含有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,对牛津、剑桥的石雕造成了损坏。另外,由于受酸雨影响的那些石雕大部分是石灰岩构成的,所以容易产生化学反应,石膏造成了溶石。有些雕像的身上还可以鉴定出来石膏。海德公园的马克思像是花岗岩做成的,不会受到酸雨的影响,所以已经很多年了,依然保存得非常好。但是法国的凯旋门基座就有了一些问题,由于溶石作用,出现了很多孔。

  大足石刻是砂岩,保存还是不错的,但有一些保护上的问题。燃香和烟雾给文物带来了新的问题。大足石刻还有水的问题,有些佛像的身上裂隙水渗透,甚至长了青苔。杭州慈云岭佛像背后也有渗水点,西湖有一个石像,裂隙水从里边渗透出来,损害了雕像的胳膊。干旱地区要好一点,像青海塔尔寺,水分不算太多,保存得比较好。当然长期风化也影响着云冈石窟里面的很多石刻,有的已经很难鉴别出来了。但这究竟是多长时间发生的情况,还需要考据。

  广西左江一带有很多岩画,它与墨西哥玛雅的雕像有些许相同,其中是否有文化上的联系还需文物工作者来考据。保护这些文物,就要避免兰绿藻的影响,因为岩壁上经常有渗水下来,兰绿藻顺着崖壁上的渗水带生长,久而久之就覆盖侵蚀崖画,这是个比较有难度的问题。岩壁上如何防止裂隙水从上面渗下来,以保护下面的岩画,也是我们水文地质工作者的一个难题,因为兰绿藻长得很快。

  莫高窟上面还有沙丘的侵袭,还有溶石作用,洞穴里面有水汽,还有气压在洞的进口出口高差不一样,运动方向在冬天和夏天也不一样。它带着水汽运动,也是我们保护洞穴时需要了解的情况。风化壳水跟洞穴里空气的含水量特别有关系,这些风化壳水在文物体的表面还有霜冻作用、生物作用、化学作用,会引起文物体一片片地剥落。所以为了保护文物,对于很细微的水,都要加以研究。使用各种自动监测装置摸清它们的规律就显得非常重要。


20192